近期,2024澜湄农业农资经贸合作论坛于广西南宁盛大举办。来自11个国家的与会代表齐聚一堂,就中国与东盟,特别是澜湄流域国家在农业、农资、经贸、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展开了深入交流。同时,各方加强了企业、产品以及技术的展示与对接,旨在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市场开拓以及贸易合作。

今年是中国与东盟深入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关键一年,也是澜湄合作倡议提出10周年的重要节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侯顺利提出,有关各方可在三个方面增进合作:其一,进一步深化农业合作,共同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其二,进一步加强农资保障,推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其三,进一步拓宽经贸合作,助推区域超大规模市场的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许显辉表示,要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农资等优势,深化与澜湄流域及东盟各国在产业、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资源共享、市场对接和贸易拓展,积极为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升贡献力量。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澜湄合作高官会领导普拉姆·索玛尼指出,澜湄合作不仅在满足流域内需求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还为促进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各方应加强农业贸易,增强互联互通,同时在农业投资、农业研发和技术等方面持续加强合作。
老挝农林部农业司副司长西萨隆·金纳翁认为,老挝人民从澜湄合作中受益颇多,尤其是与中国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合作。老挝政府大力支持农林业发展,老挝的合作社、商业协会等也共同发力,致力于扩大老挝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出口。
缅甸的农产品大量出口到中国、欧盟和东盟国家。缅甸商务部贸易促进组织总干事恩宁·桑达十分期待各方能够深化农业农资经贸领域的合作交流,以促进缅甸农林产品出口,加深友谊,共同推动澜湄国家的繁荣发展。她还建议,澜湄国家应携手提升粮食安全、保护农业环境、推动农业创新。
据悉,近年来,中国与澜湄五国秉持双向互利、农业科技合作优先的原则,先后签署了40多份双边农业合作协议,建立了8个双边农业合作机制,实施了300多个农业技术合作项目。中国每年向东盟国家出口品类丰富的农资产品,其中向东盟国家出口化肥的数量占中国化肥出口总量的1/4以上。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和农业绿色发展正逐渐成为中国—东盟未来农业合作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