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月季品种,其平均花茎长度超过2米,花朵直径能达到10到12厘米。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淑斌为这个又高又大的月季品种取了个响亮的名字——“枪炮玫瑰”。

“这是我们在2024年6月成功选育出的月季新品种,目前正在进行规模化繁育种苗的工作,有望在2025年七夕节推向市场。”在李淑斌近日向记者展示的照片里,“枪炮玫瑰”在众多玫瑰中十分显眼,它不仅花瓣大,而且花枝比李淑斌本人还要高出半个头。
李淑斌介绍,“枪炮玫瑰”系列的选育成功是团队2024年月季品种选育工作的一大突出亮点。“实际上,市面上所说的‘玫瑰’大多都是月季。‘枪炮玫瑰’属于切花月季的一种,因为玫瑰这个名称更为大众所熟知,所以我们这样取名,以便于它后续的推广。”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月季栽培文化。在古代,月季由于花开不断,也被叫做长春花、月月红,又因为“季”字与“吉”谐音,所以月季被赋予了“永恒、长寿、吉祥”的美好寓意。据《中国植物志》等记载,18世纪时,中国古老月季品种被引入欧洲,推动了西方现代月季的育种进程。到如今,全世界已经有3万多个月季品种。
20世纪30年代,现代月季传回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月季栽培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过,李淑斌表示,由于中国自主育种起步较晚等因素,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切花月季绝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作为花卉主产区的云南更是如此。
“我们从国外进口月季品种,买来种苗后还要辛苦培育,而且销售的每支鲜花还要按照售价的3%至10%支付专利费。”这让学遗传育种出身的李淑斌感到不甘心。在他看来,中国古老月季、野生蔷薇的基因是培育月季新品种的关键突破口。
“中国是月季种质资源大国,野生蔷薇资源约占全球的一半,而云南又约占全国的一半。”2015年,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李淑斌带着几个学生来到昆明市晋宁区宝峰街道的一片荒山里,成立了育种团队,开启了月季新品种的研发工作。
“在鲜切花市场里,月季的交易量是最大的。晋宁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也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李淑斌说,团队采用“核心亲本法”来培育月季新品种,也就是先培育亲本,建立大型的基因库,再进行品种选育。
团队的首要任务是广泛收集种质资源,将古老月季和近缘种的基因引入亲本库。为此,近十年来李淑斌带领团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一共收集了3000余个月季品种资源,其中野生资源有2000余份,保存的育种材料超过30万份,包括60个珍贵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和大量民间栽培品种。
在此基础上,李淑斌团队通过核心亲本库成功培育出了超过1万个优异的月季亲本材料。
“如今我们拥有一支50人规模的月季种业研发队伍,经过不懈努力,已经收获了超过50万粒杂交种子。即便要万里挑一,我们也具备每年筛选50个以上月季新品种的能力。”李淑斌表示,目前团队已经申报了近100个月季新品种,其中有5个品种获得了新品种授权,并实现了规模化商业推广。